本文於2018年11月發表在PTT上(傳送門:https://www.ptt.cc/bbs/guitar/M.1539438247.A.FA4.html)
│前情提要
會接觸上吉他,主因是高中音樂課必修吉他(整個超神奇),授課音樂老師主修聲樂,其實他老人家不太會刷吉他,我記得就是一拍一下,高中學下來,大概就只會C、Am、Em、G。(補充一下,上課用的吉他是古典吉他)
大概是覺得吉他很療癒,就在上課期間買了人生第1把古典吉他(彩琴,大約2K),也買了彈指之間,想說要自學,不過想自己學的確有很多障礙,就像是根本就不知道上面吉他上面的↑↑↓之類的東西到底要怎麼彈,連聽人家彈都有障礙,所以就趨近全放棄狀態。
上大學後,沒有參加音樂性社團,倒是認識很多吉他社的學長姐,後來有請他們小教一下,大概會刷大手拉小手的節奏而已。這時候就覺得自己有進步,所以買了第二把吉他,這次是民謠吉他(合板,3K),從第一把到第二把中間大概間隔3年左右,認真說自學進度大概是0%。
想當然這把吉他又這樣在零進度下,又被放置3、4年,直到碩二下突然腦袋燒到,跑去報名吉他課,這個神秘零進度的吉他狀態才得以解套,最後我買了第三把吉他(Galaxy:GA-1280)。
│過程中到底學到什麼
(一)自己買的吉他要試彈
第一把琴是跟學校買,連本體都沒看到,第二把琴是看顏色順眼就買,因為學長說,「3K的琴都差不多」。這大概是最大的錯誤,因為合板琴的弦距真的高到會哭,對於新手來說,很容易打退堂鼓。
因為是拿著合板琴學吉他,第4個月真的受不了,直接殺去買新琴,不過前提是我也做了不少功課,像是「初步了解自己喜歡的聲音」、「確認最高預算」、「木頭差異」...等,然後在預算內找到自己喜歡的聲音,盡量去試彈,不要太快下決定。
(二)如果有扣打去找個吉他老師
自學的過程很辛苦,有時候連握吉他姿勢錯誤都搞不太清楚,如果手上拿的又是合板琴,會一直思考自己是不是笨蛋,但有時候只是缺個師傅的問題,有人帶著學,速度會快上很多。
(三)內心要有一把評斷老師適不適合你的尺
我很幸運,在我第一次找吉他老師就遇到一個超有個性的老師,他會觀察你的狀態再決定要教什麼,並沒有特別說今天一定要有什麼教學內容,當然很多人可能會不適應,端看自己需要什麼。
但有趣的事情是,因為老師年底很忙,就出現了「代課老師」的人物,而且還不只1位,有的代課老師會很認真想把你教好,但是也有老師教你5分鐘,出去跟櫃台聊天10分鐘,順便酸你一下「連這個都不會」,那一陣子心情的確很差,基本要知道自己適合什麼老師。
(四)多認識各種音樂風格
通常找老師上課,第一堂課就會問你喜歡什麼音樂,或是常聽什麼歌,但是我平常都是排行榜直接點下去,什麼歌都聽,如果真的要說喜歡的音樂,那大概是初音吧(撒花)!
建議找老師上課前,可先思考一下喜歡什麼類型的音樂,或是喜歡的歌,等到進入一個程度後,嘗試多聽各種音樂像是bossa nova、waltz...會有很多收穫,甚至可以打破對於這些音樂固有的印象。
像是以前我很討厭bossa nova,但是換成自己彈之後,那個節奏的律動感其實非常有趣。
(五)回家練琴記得對節拍器
好吧!對節拍器大概是人生的痛,從小時候學古典鋼琴就被要求得對節拍器,吉他還是一樣要對節拍器。
或許隨興的彈奏很開心,但錄出來聲音就是各種噩夢狀況,更重要的事情是,如果沒有學會對節拍器,Fingerstyle要拉速度上去就會有困難,包含換手的流暢度都是問題,而且那個狀態不只要處理節拍問題,還有聲音穩定度...(想到就難過)。
(六)練習出狀況一定要反應
上課跟著老師彈不太會出很多問題,但是回家自己彈就會莫名其妙蹦出各種狀況,像彈Fingerstyle的某個段落指法突然卡住不會換,通常就會選一個順手的方式彈。
通常下次上課還是可以問一下這樣彈對不對,因為有時候上課彈的速度會比較緩慢,那個狀態下換成順手的姿勢都沒有問題,尷尬會是在速度加快後,就會發現自己手指打結惹!
當然老師如果有注意自己怎麼按那就還好,最怕的是,他關注的可能是其他的問題,等到問題浮現後,要改指法那就是另一個痛苦的開始。
(七)錄音是學習的好方法
沒事就錄音起來聽是一個可以修正小瑕疵的方式,像之前刷chord會敲到面板,自己刷chord其實聽不太出來,後來我是從錄音過程中慢慢修掉,當自己進到Fingerstyle領域後,也是靠著錄音找到不順暢的地方。
總結1.5年的學習心得應該是上面這樣,不過平均一首Fingerstyle的曲目要上5堂課以上,周遭很多朋友問說為什麼要上這麼久,原因如下:
1.練琴時間很零碎又很少,無法滿足新進度標準。
2.bass音跟旋律的大小聲無法適度控制。
3.彈奏過程依然會不小心悶掉其他弦的聲音,或有雜音。
其實還是集中在後兩者,就是控制聲音的部分。
│前情提要
會接觸上吉他,主因是高中音樂課必修吉他(整個超神奇),授課音樂老師主修聲樂,其實他老人家不太會刷吉他,我記得就是一拍一下,高中學下來,大概就只會C、Am、Em、G。(補充一下,上課用的吉他是古典吉他)
大概是覺得吉他很療癒,就在上課期間買了人生第1把古典吉他(彩琴,大約2K),也買了彈指之間,想說要自學,不過想自己學的確有很多障礙,就像是根本就不知道上面吉他上面的↑↑↓之類的東西到底要怎麼彈,連聽人家彈都有障礙,所以就趨近全放棄狀態。
上大學後,沒有參加音樂性社團,倒是認識很多吉他社的學長姐,後來有請他們小教一下,大概會刷大手拉小手的節奏而已。這時候就覺得自己有進步,所以買了第二把吉他,這次是民謠吉他(合板,3K),從第一把到第二把中間大概間隔3年左右,認真說自學進度大概是0%。
想當然這把吉他又這樣在零進度下,又被放置3、4年,直到碩二下突然腦袋燒到,跑去報名吉他課,這個神秘零進度的吉他狀態才得以解套,最後我買了第三把吉他(Galaxy:GA-1280)。
│過程中到底學到什麼
(一)自己買的吉他要試彈
第一把琴是跟學校買,連本體都沒看到,第二把琴是看顏色順眼就買,因為學長說,「3K的琴都差不多」。這大概是最大的錯誤,因為合板琴的弦距真的高到會哭,對於新手來說,很容易打退堂鼓。
因為是拿著合板琴學吉他,第4個月真的受不了,直接殺去買新琴,不過前提是我也做了不少功課,像是「初步了解自己喜歡的聲音」、「確認最高預算」、「木頭差異」...等,然後在預算內找到自己喜歡的聲音,盡量去試彈,不要太快下決定。
(二)如果有扣打去找個吉他老師
自學的過程很辛苦,有時候連握吉他姿勢錯誤都搞不太清楚,如果手上拿的又是合板琴,會一直思考自己是不是笨蛋,但有時候只是缺個師傅的問題,有人帶著學,速度會快上很多。
(三)內心要有一把評斷老師適不適合你的尺
我很幸運,在我第一次找吉他老師就遇到一個超有個性的老師,他會觀察你的狀態再決定要教什麼,並沒有特別說今天一定要有什麼教學內容,當然很多人可能會不適應,端看自己需要什麼。
但有趣的事情是,因為老師年底很忙,就出現了「代課老師」的人物,而且還不只1位,有的代課老師會很認真想把你教好,但是也有老師教你5分鐘,出去跟櫃台聊天10分鐘,順便酸你一下「連這個都不會」,那一陣子心情的確很差,基本要知道自己適合什麼老師。
(四)多認識各種音樂風格
通常找老師上課,第一堂課就會問你喜歡什麼音樂,或是常聽什麼歌,但是我平常都是排行榜直接點下去,什麼歌都聽,如果真的要說喜歡的音樂,那大概是初音吧(撒花)!
建議找老師上課前,可先思考一下喜歡什麼類型的音樂,或是喜歡的歌,等到進入一個程度後,嘗試多聽各種音樂像是bossa nova、waltz...會有很多收穫,甚至可以打破對於這些音樂固有的印象。
像是以前我很討厭bossa nova,但是換成自己彈之後,那個節奏的律動感其實非常有趣。
(五)回家練琴記得對節拍器
好吧!對節拍器大概是人生的痛,從小時候學古典鋼琴就被要求得對節拍器,吉他還是一樣要對節拍器。
或許隨興的彈奏很開心,但錄出來聲音就是各種噩夢狀況,更重要的事情是,如果沒有學會對節拍器,Fingerstyle要拉速度上去就會有困難,包含換手的流暢度都是問題,而且那個狀態不只要處理節拍問題,還有聲音穩定度...(想到就難過)。
(六)練習出狀況一定要反應
上課跟著老師彈不太會出很多問題,但是回家自己彈就會莫名其妙蹦出各種狀況,像彈Fingerstyle的某個段落指法突然卡住不會換,通常就會選一個順手的方式彈。
通常下次上課還是可以問一下這樣彈對不對,因為有時候上課彈的速度會比較緩慢,那個狀態下換成順手的姿勢都沒有問題,尷尬會是在速度加快後,就會發現自己手指打結惹!
當然老師如果有注意自己怎麼按那就還好,最怕的是,他關注的可能是其他的問題,等到問題浮現後,要改指法那就是另一個痛苦的開始。
(七)錄音是學習的好方法
沒事就錄音起來聽是一個可以修正小瑕疵的方式,像之前刷chord會敲到面板,自己刷chord其實聽不太出來,後來我是從錄音過程中慢慢修掉,當自己進到Fingerstyle領域後,也是靠著錄音找到不順暢的地方。
總結1.5年的學習心得應該是上面這樣,不過平均一首Fingerstyle的曲目要上5堂課以上,周遭很多朋友問說為什麼要上這麼久,原因如下:
1.練琴時間很零碎又很少,無法滿足新進度標準。
2.bass音跟旋律的大小聲無法適度控制。
3.彈奏過程依然會不小心悶掉其他弦的聲音,或有雜音。
其實還是集中在後兩者,就是控制聲音的部分。
留言
張貼留言